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南昌轨道交通集团有限公司迎住建部检查宣传片剧本
2014-6-23 09:49| 发布者: 象象影视| 查看: 1336| 评论: 0

相关内容

RELATED CONTENTS

联系我们

CONTACT US
    地址:江西省南昌市八月湖路
              金涛御景商务楼14F
    电话:133-6791-5113(尤总监) Q Q:861755113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邮箱:imamedia@foxmail.com
       

2014-6-23 09:49| 发布者: 象象影视| 查看: 1336| 评论: 0

南昌是一座历史悠久的文化名城,进入新世纪以来,伴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东西不通,南北不畅,越江不便”等交通问题日益凸显。本世纪初,《南昌市城市总体规划(2003~2020)》第一次提出建设“舒适、快捷、安全、低碳”的轨道交通的设想,确立了构建“公共交通为主体,轨道交通为骨干,多种交通方式相互协调”的城市综合交通系统的指导思想。2007年编制完成《南昌市城市快速轨道交通线网规划》,远景目标建设呈网格加放射状5条线,其中1、2、3号线为主骨架线路,4、5号线为辅助线路,总运营里程197.9公里。

前期规划篇

南昌市轨道交通第一轮建设规划于2009年7月29日获得国家发改委正式批复。第一轮建设规划共包含1号线一期工程、2号线一期工程,线路总长52.6km,总投资约370亿元。1号线一期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于2010年7月28日获得国家发改委正式批复,初步设计于2011年5月3日获得省发改委正式批复。2号线一期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于2012年10月26日获得国家发改委正式批复,初步设计于2013年4月28日获得省发改委正式批复。

南昌地铁1号线一期工程,始于双港东大街的双港站,止于瑶湖西侧的奥体中心站,线路全长28.8km,全部采用地下敷设,设蛟桥停车场、瑶湖定修段、五条线路共享的地铁大厦控制中心和24座地下车站,平均站间距1.24km,其中换乘站5座。工程总投资210亿元。地铁2号线一期工程起于南昌西站的站前南大道站,止于上海路上的辛家庵站,线路全长23.78km,均为地下线,全线共设车站21座,平均站间距1.14km,其中换乘站6座,工程总投资159.74亿元,计划于2017年底通车试运营。

2015年5月,国务院批准《南昌市城市轨道交通建设规划(3号线和4号线一期、1号线东延伸、2号线东延伸和西延伸)》,南昌城市轨道交通正式由线路建设阶段迈入了线网建设阶段。

工程建设篇

2011年1月秋水广场站的开工,正式吹响了南昌地铁1号线全面建设的号角。2012年4月“英雄一号”盾构机首推掘进,2013年12月“千里赣江第一隧”的顺利贯通,2014年底24个站点主体结构施工全部完成。2014年12月26日,48公里隧道实现全线“洞通”;2015年4月8日,实现全线“轨通”;5月4日,实现全线“电通”;7月31日,完成全线“热滑”测试实现了全线“车通”,并开始进行综合联调;9 月5 日,全线开始试运行,计划12月26日实现全线通车试运营。

南昌地铁1号线24座地下车站,除八一馆站、艾溪湖东站外,均为岛式结构,分为地下二、三层两种型式,采用明挖顺作法施工,设五座换乘站;围护结构以地下连续墙为主。区间均为地下隧道,除子固路站至八一馆站区间考虑地下空间开发采用明挖顺作施工外,其他区间均采用盾构法施工。

地铁1号线设一段一场、两座主变,全线轨道采用60kg/m钢轨,施工期间设4处铺轨基地,采用“轨排法”进行施工,并引进SCP轨道控制网技术,保障了轨道的平顺性,提高了列车行驶安全和乘客舒适性,有效降低了运营维护成本。

供电采用集中式供电方式,设置2座主牵引变电站,牵引网采用DC1500V架空接触网,正线采用刚性悬挂接触网,停车场及地面线采用柔性悬挂接触网方案。

通信系统由地铁专用通信系统、民用通信系统、公安通信系统三部分组成,共同构成传送语音、文字、数据和图像等各种信息的综合业务通信网。

信号系统采用基于通信技术的CBTC系统,系统由列车自动监控子系统(ATS)、列车自动防护子系统(ATP)、列车自动运行(ATO)及计算机联锁(CI)四个子系统组成,并基于先进的通信信息交换网络构成闭环系统,可以实现迅速、及时、准确的行车调度指挥和运输管理现代化,增强轨道交通运营系统对客流冲击的承受能力。

综合监控系统,可实现对电力设备、火灾报警信息及其设备、车站及区间设备、广播和闭路电视设备等进行实时集中监视和控制的基本功能。另一方面,通过综合监控系统,还可实现晚间非运营情况下、日间正常运营情况下、紧急突发情况下和重要设备故障情况下各相关系统设备之间协调互动等高级功能。

南昌地铁2号线一期工程站台型式均为岛式站台,围护结构形式同于1号线,以地下连续墙为主。区间除出入场(段)线外,均采用盾构法施工。2号线一期工程于2013年底全面开工建设。目前9座车站已完成结构封顶,2座车站正在进行主体结构施工,10座车站正在进行围护结构和土方施工;累计完成了7条单线区间的贯通和2段明挖区间、盾构掘进8.6公里。

安全质量篇

我集团始终坚定“一丝不苟抓质量、万无一失保安全”的工作理念,牢牢把握“工程安全、资金安全、干部安全”三个关键,紧扣“质量安全”这条主线,在推行“业主、监理、施工和第三方监测/质量检测单位”四级管控体系的同时,建立了集团公司、项目管理分公司、现场业主代表的三级安全质量管理体系和两级安全质量监督机制,并在实践中总结经验,完善制度,细化目标,分级签订责任状,不断健全管理体系,全面践行安全质量 “全员、全过程、全方位”常态化管理。

初步设计阶段,我集团邀请钱七虎等国内知名专家先后对1、2号线初步设计阶段的安全质量风险进行了评审、论证;在施工图设计阶段,委托专业单位对沿线地下管线及文物情况开展调查,司法鉴定机构对文物及房屋进行安全鉴定,并根据调查鉴定和初步设计风险评估情况,对盾构下穿建筑物、复杂环境深基坑等重大风险开展施工图专项设计,从源头上想方法、找措施,降低施工阶段安全质量风险。

在施工阶段,我集团组织参建各方开展风险源动态辨识、评估,并制定预控措施,实施过程中狠抓措施落实:一是现场巡查常态化,联合市建委建立了施工单位日巡,监理单位日检,项目公司周巡,集团公司月检,质安监季督,市建委半年检的六级巡查检查机制,针对薄弱环节及季节性施工特点开展专项检查。二是重大风险强关注,针对周边环境复杂、风险大、危险源多、政治敏感的标段,成立专项巡视组进驻施工现场,每日开展巡视督查。三是引入专业单位,让专业的人干专业的事,1、2号线我集团引入风险咨询单位提供全过程的质量安全管理咨询;引入专业化应急救援抢险队,配备阿特拉斯钻机等抢险物资,形成了施工单位自救互救,半专业化与专业化相结合的应急救援体系,实现“闲时备战,战时冲锋”的应急救援格局;2号线引入第三方安全监理强化现场安全隐患的排查治理。四是建立监控管理中心,实现动态视频监控和数据分析反馈的信息化管理,利用视频及信号的传送技术,实时掌控盾构各项运行数据和现场施工工况,分析监测各项数据,及时评估工程质量安全风险,发布预警信息。五是提升准入门槛,对混凝土、钢筋等原材实施甲控,择优列入名录,并与南京兰叶合资成立江西兰叶为南昌轨道交通建设混凝土质量保驾护航,同时创新管理模式,引入质量检测单位驻厂监管,严控钢筋混凝土管片生产质量。六是以样板为引导,积极推行“首件验收制”,对各分部分项的“首件”组织参建各方及政府相关职能部门进行验收,明确验收标准。

通过狠抓源头管理,勤抓现场巡查,重抓风险管控,强抓过程控制,南昌轨道交通建设自开工以来,实现了较大事故零发生,成功在浅覆土、断裂带等不利地质条件下,顺利实现“千里赣江第一隧”的贯通和周边建筑密集、年代久远、上软下硬及富水砂层中山路区段的顺得下穿。

运营筹备篇

南昌轨道交通地铁运营有限公司主要负责南昌地铁的新线运营筹备以及开通后的日常运营、维护、安全管理等业务。运营公司下设4部3中心,分别为综合部、财务部、技术安全部、调度票务部以及设备维修中心、车辆中心、站务中心,全面统筹运营筹备工作,确保实现2015年年底1号线通车试运营,远期5条线开通运营的目标。

南昌地铁运营公司从1号线工程建设伊始,坚持服务运营的工作理念,实行建设、运营一体化模式。依照集团整体工作安排,运营公司积极参与新线建设的设计、勘察、施工等各个环节,保证建设过程中设备设施的安全风险可控,促使运营人员尽早熟悉设备、提升业务技能、锻炼专业队伍。运营公司1号线编制定额2060人,包括职能、生产支持、技术、技工、客服五大职系。在轨道交通行业人员稀缺的大背景下,公司积极开展校企合作,在南昌、武汉、株洲、衡阳等地高校签约订单班,提前储备专业人才。同时,为使员工尽快满足工作岗位需求,运营公司分批次将人员送赴上海、广州等地铁公司进行前期业务培训。在完成三级安全教育的基础上,积极开展员工上岗培训工作,现已完成24种特种作业325人技能资格取证,22个生产岗位956人的上岗培训取证工作。运营生产人员持证上岗率达到100%。

在运营工作开展过程中,坚持全过程、全方位积极参与车辆建造接管,有序开展了车辆合同谈判、监造、调试和预验收等工作,目前,已完成25辆电客车的预验收及调试工作,满足1号线开通试运营要求。2015年5月4日,提前接管“6站5区间”,利用控制中心协助工程建设,深度参与设备联调工作,采用联合值班方式,提前接管部分设施设备,全面提升员工操作技能。此外,运营公司还开展了电客车制动节能、电客车模拟驾驶系统等节能减排项目,实现市民的绿色出行。

为了保障地铁建设和开通运营的安全,运营公司成立了运营安全委员会,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安全生产方针,强化全体人员的安全责任意识,确保安全生产落到实处,打造了一支纪律严明、技术过硬、作风优良的铁军队伍。同时,强化制度管理。制定了安全管理、行车制度、客运服务、设备维护、操作办法、应急处置、技术管理、物资管理、行政管理等九大类共计303个规章制度,建立了较为完整的规章制度体系,并于2015年5月23日通过了来自上海、苏州、无锡等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专家的初审。在此基础上,同步完善了轨道运营应急预案体系,制定了1项总体预案,6项综合预案,12项专业预案。为检验运营规章和各项应急预案的可行性、安全性、合理性,锻炼员工队伍提高对各种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理能力,组织开展运营应急演练共计52项,桌面演练94项,累计参与人数421人,将运营期各项风险将至最低。

结束语

与你同行,一路精彩。2015年竣工通车的1号线将真正带领南昌人迈入地铁时代,将大大缓解市区地面交通压力。地铁的大投入、大建设、大发展,还将拉开城市框架,拉动产业升级,“平安、生态、效益”地铁将有力地推动南昌“抢占制高点、聚焦增长极、提升首位度、共筑“四强”梦”目标的顺利实现,奋力迈出“发展升级、小康提速、绿色崛起、实干兴赣”的新步伐。

最新评论